“十四五”是我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新时代需求,谱写职业教育发展新篇章,实现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4月12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在新民学堂举办第二十一期“洛科大讲堂”。
本期大讲堂邀请学校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韩全立教授主讲,韩教授以《专业组群逻辑与建设探析》为题,从国家政策到专业群的定位、组群逻辑和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并以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专业为例介绍专业群如何建设。
韩全立教授从国家政策、环境等外部变化和内部发展需求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专业群建设势在必行的结论。同时,他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引导,强调:专业群的定位要准,要充分对接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将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定为培养目标。
报告会上,韩全立教授指出:专业群的建设核心是“产教融合、能力本位、跨境培养、多元成才”,建设内容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是弄清组群逻辑,重构教学组织。从产业研究、人才需求分析入手,围绕产业链、岗位群、学校基础建设专业群。
第二是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要注重把增加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以及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果的评价依据。
第三是构建能力为本位的课程结构体系。形成网状交叉(立体)逻辑结构,将知识结构模块化,构建“基础+平台+模块+方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模块和方向组建学习目标,实现“一人一案”。
第四是体现类型特点的课程与教材建设。从与企业人员共同分析案例、选择企业真实项目,到提炼岗位工作过程、以实现能力递进而安排教学任务,再到开发课程教学资源,整个过程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双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建设思路。同时将思政教育、双创教育、劳动教育融入过程单元。要探索增值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改进结果评价。
第五是构建面向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探索专业课在校内外实习基地完成的模式,推进工学交替,实现学生能力递进。
第六是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要创新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兼职教师校内培训体制、建立兼职教师教学管理办法以及兼职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第七是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要鼓励教师深度融入生产性实训环节,掌握真实的工作过程,同时也让学生尽早接触先进的仪器设备,尽早培养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认同、职业归属。
本期洛科大讲堂内容精彩,韩全立教授用丰富的案例,全面解析了专业群建设的内涵和外延,让全体教职工对专业群的组群与建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素养,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下一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将把“建‘双高’、升本科,办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战略目标始终贯穿于发展全过程,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实现“扎根中原大地的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