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探索数字赋能大规模因材施教、创新性教学的有效途径,主动适应学习方式变革”。在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之际,洛阳科技职业学院与教育信息化领军企业超星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了“超星AI智能教学平台”。该平台目前已全面上线,并深度融入日常教学与管理全过程。这一合作标志着学校在推动数字化教学改革、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新生态方面,迈出了坚实而关键的一步。平台运行以来,在多个教学场景中成效显著,一线教师广泛应用并积累了一批有价值的实践案例。
01. 教学模式融合创新 构建“以学为中心”高效课堂
为彻底践行“提升学习成效与就业质量”的核心目标,推动课堂真正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校大力推广BOPPPS有效教学模式,并将其与超星学习通智慧教学平台深度融合,有效破解了传统教学中“学情把握难、互动覆盖低、反馈不及时”的困境。
电子商务学院的符甜老师在《直播电商运营》课程中,借助学习通平台,将课程知识转化为60个精细章节、148份多元资料、4套测试题(含140余个视频、25张图片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模块化、碎片化与结构化预设。

课堂上,她通过趣味导入、明确目标、前测定策、多元互动(投票、抢答、弹幕、分组任务)、后测检验、及时总结的完整闭环,使课堂节奏紧凑,学生参与度极高。
学习通为BOPPPS模型注入了数字化活力,实现了“模型—平台—教法”的三位一体融合,推动了教学的精准化、互动化与实效化。不少学生反馈,符甜老师的“课堂互动性强,不易走神;前后测让学习更有针对性;平台协作便捷高效。”

课程知识图谱
“作为一名投身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我深切体会到数字化教学改革带来的巨大能量。超星学习通平台和它的AI功能,真正为我们安装了一颗真正的“智慧大脑”。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结构,更重要的是重构了“教”与“学”的完整流程。现在,我的教学可以更精准,学生的学习更加个性化,课堂管理也变得高效而轻松,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既是引导者,也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同行者。”
02. 数据驱动精准教学 释放教师创造力
新能源汽车学院的郑利铭老师是平台深度应用的另一位典范。自2025年学校全面启用超星AI教学平台以来,他的教学流程完成了“课前-课中-课后-学情”的全链条智能化升级。
郑利铭老师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在教学中取得了多项显著成果。在智能出题方面,他通过系统对原有试题库进行全面升级,实现了题目的自动优化与改编。系统能够根据难度灵活生成不同变式的题目,大大提高了题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学情分析也成为他精准教学的有力支撑。依托平台“学情报告”功能,每周课后自动获取班级知识点掌握数据(如“章节测试与评价”章节中,80%学生混淆“发动机空燃比与占空比”概念)。据此调整教学计划,增加1课时专题讲解,结合AI推送的“空燃比与占空比对比微课”和“梯度练习题”,组织学生分组完成发动机实践任务,2周后该知识点掌握率从42%提升至89%。

此外,利用“24小时智能答疑”功能,郑老师有限解决了解决学生课后提问时空受限问题。学生可通过语音/文字提问(如“什么是‘传感器’?”),系统结合课程知识库即时反馈,并关联教材原文与我的课程PPT,立即会给学生一个符合认知答复,据统计,该功能上线后,学生课后提问响应时效从“平均4小时”缩短至“1分钟内”,提问量较之前增长60%,且85%的学生反馈“答疑内容比课本更易懂”。
郑利铭老师的实践表明,超星AI平台并非替代教师,而是通过智能效率释放、数据精准驱动、场景创新融合,将教师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更聚焦于教学设计、情感关怀与价值引领;同时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构建了深度个性化学习体验。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课程问题图谱
“学校全面引进学习通教学平台,并开通了所有智能模块。尽管我之前接触过超星平台,自认为对其已有较深了解,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丰富的功能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起初,我在建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发现学校系统与我之前个人使用的超星平台存在诸多差异。通过与同事们持续地交流与探索,我们逐步攻克了许多技术壁垒,对超星平台的应用也日益熟练。如今,该平台已成为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为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大助力。”
03. 规范建课推广 共享实践经验
为确保智慧平台应用的规范性与高质量,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和梦露老师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向全院教师系统演示了从课程创建、章节设置、资源上传、题库导入到活动发布的完整建课流程与操作解决方案。她分享的内容实用性强,确保了教师们能够即学即用、快速上手。

在和梦露老师自己的课程建设中,她以教材为基础,利用AI助手将内容拆解为核心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缓解学习疲劳,并同步设置章节测试、讨论区等互动模块。学生可通过平台进行闯关式学习,教师则利用进度统计功能实时追踪学习轨迹,精准定位薄弱环节进行辅导。讨论区、限时抢答等活动有效激发了学习热情,显著提升了学生在工程计量与计价方面的实践分析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统计图
“通过超星平台,学生可依托章节资源进行闯关式学习,自主规划学习进度,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我通过平台的进度统计功能实时追踪学生学习轨迹,精准识别薄弱环节,并开展针对性辅导;此外,讨论区、限时抢答等互动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切实锻炼了他们在工程计量与计价方面的实践分析能力。”
04. 数智生态构建 奠定智慧改革基石
信息与数字工程学院的郭萌萌老师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在《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取得了多项突出成果。她系统搭建了完整的线上课程资源库,将课程大纲、课件、微课视频、实训案例和习题库等有序整合,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在实训环节,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和仿真软件资源,帮助学生高效开展实践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郭老师灵活运用平台的“签到”“抢答”“主题讨论”等功能,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活力。平台还能实时显示答题情况,自动定位常见错误,帮助她及时调整讲解重点,实现精准教学。
在作业批改方面,超星的AI自动批改功能极大提升了效率,客观题实现秒级批阅并生成学情分析图表。对于主观题和项目报告,AI助教可进行初筛,提示内容完整性,使她能够更专注于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深度指导。
其次,平台AI自动完成客观题批阅并生成学情分析图表;主观题和报告类作业则借助AI助教进行初筛,提示内容完整性和关键词匹配度,大幅减轻批改负担,使她更专注于启发学生思维与个性化指导。


学生在课上回答问题
而且,通过AI学情报告,她能够全面把握班级与个人的知识掌握情况,实现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与个性化干预,显著提升辅导精度和响应速度。智能资源推荐有效支持学生的差异化学习,减少盲目性,提升自主学习效率。
“如今,超星学习通平台真正成了我的‘智慧教学助手’。它不仅帮我高效地管理课程资源、组织课堂互动,还通过AI功能实现了作业批改和学情分析的自动化,让我从大量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能聚焦于教学设计和个性化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明显增强,我也能基于真实数据做教学决策,教得更加精准、更有底气。智慧教学不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带来了课堂的变革和师生共同成长。”
05. 智慧化平台为教学质量提升 安装了“数字引擎”
“我之前基础比较弱,上课总跟不上节奏。”信息与数字工程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坦言,“现在通过平台,我可以按自己的节奏看微课、做练习,哪里不会就反复学,还能随时向AI提问。系统会根据我的测试情况,自动推荐适合的拓展内容,就像有个‘学习导航’一样,让我越学越有信心。”
不少学生反映,智慧平台不仅让学习更自主,也让每个人的进步被看见。“老师能通过数据了解我的薄弱点,及时给我鼓励和帮助,感觉自己在被关注、被重视。”

学生进行课上分组讨论
“智慧教学平台的全面应用,为我们教学管理装上了一双‘慧眼’和一颗‘智慧大脑’。”学校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我们了解教学质量大多依靠听课、查课和纸质问卷,信息滞后且不够全面。现在,平台实时汇聚了全校课堂教学动态、学生学习轨迹和教师教学行为数据,生成了可视化的‘教学质量数字画像’。”
通过这份“画像”,管理人员可以精准识别各学院的教学共性难题与优秀实践案例,实现从“经验驱动”的模糊管理,向“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转变。“比如,我们可以快速发现哪些课程的学生参与度持续走高,进而组织全校示范课;也能及时关注到哪些知识点学生普遍存在困难,从而协调资源进行专项辅导。管理决策变得更有依据,教学资源的配置也更加精准高效。”

学生课下进行实践
更重要的是,平台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能基于数据开展精准的教师培训,表彰先进、推广优秀教学法;也能宏观把握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成长趋势,确保‘一个都不掉队’。智慧平台真正成了我们提升育人质量的‘战略仪表盘’,让管理服务于教学,让教学赋能于成长,这正是教育数字化改革的核心价值所在。”

智慧教学平台上线,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标志着学校高质量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入新阶段。智慧教学平台将通过“数据驱动-智能分析-精准干预”的模式,基于学生学习轨迹、能力水平、兴趣偏好等多维数据,量身定制学习方案,让洛科学子获得个性化教育服务,真正实现了大规模因材施教,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平台应用,探索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更多可能性,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树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洛科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