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资讯

学院资讯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学院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洛科学子亮相短剧片场!表演艺术专业精准对接产业新浪潮

作者: 艺术与设计学院 发布时间: 2025-11-04 浏览次数:

在中浩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影视基地,洛阳科技职业学院2024级表演艺术专业学生袁帅博正全情投入短剧《沈总请别说东北话》的拍摄。他在剧中饰演的角色为“陈凡”,参与拍摄“同学聚会”的剧情。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短剧拍摄,对我来说是巨大挑战。在校期间,我参与了多场大型实景演出——无论是世界恳亲大会上的宏大叙事呈现,还是洛阳关林朝圣大典的沉浸式演绎,这些丰富的文旅演艺实践,让我的演出经验在一次次实战中不断积累、愈发扎实。我那些在宏大场景里配合整体流程、把控自身状态的经验,让我对‘镜头感’有了初步认知。之前的演出经验对我此次的短剧拍摄有很深的影响,在拍摄过程中,我跟着各位老师学到了很多专业拍摄知识与技能,包括灯光运用、摄影技巧等。不管是文旅演出里的集体协作,还是短剧拍摄中的镜头表达,我都深刻感受到,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放开自我、突破自我,才能在热爱的舞台与镜头前走得更远。

表演艺术专业学生袁帅博在拍摄现场

与此同时,在短剧《薪火传承,我的学生有教无类》的拍摄现场,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文旅服务系2025级学生艾柯代·莫沙和李昌昊两位同学也在全心打磨自己的角色。镜头前,他们本色出演帮助校长打抱不平的角色,用自然的神态和生动的台词完成了一场冲突戏的拍摄。

“第一次接触短剧拍摄,从走位、对词到情绪把控,每一个环节都让我感受到了表演的魅力,也让我对文旅行业的多元发展有了新认知。”艾柯代·莫沙在拍摄间隙说道。

《薪火传承,我的学生有教无类》拍摄现场

这两个鲜活的案例,正是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表演艺术专业打破传统培养模式、拥抱短剧产业、实现破局转型的生动缩影。面对影视行业业态创新与产业轻量化发展的新趋势,洛阳科技职业学院表演艺术专业主动求变,以短剧为突破口,走出一条“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特色育人之路。

01. 瞄准短剧新机遇 访企调研优化表演专业培养体系  

10月16日,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金卓教授率领教学团队赴中浩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专项调研,与河南浩德微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崔天博、总经理李征等企业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双方围绕“短剧演员定向培养”达成合作共识。崔天博指出,企业急需具备扎实台词功底、精准镜头表现力和出色情绪把控能力的专业演员。金卓则强调,学院表演艺术专业学生经过大型文旅演艺项目锤炼,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其专业素养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

学院领导赴中浩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专项调研

02. “校企共建” 破解实践难题 打造人才培养新程  

经过前期校企双方的深度调研,10月24日,以“专业建设对接产业需求”为核心的校企合作交流座谈会在学校顺利举行。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副校长赵兵、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金卓等校方代表与中浩德控股集团总裁助理崔天博等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双方围绕文旅演艺、短剧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展开深度磋商,成功达成合作意向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此次合作标志着表演艺术专业在创新突围、赋能行业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为同类专业突破发展、实现与新兴文化产业同频共振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校企双方代表人在我校百名企业家进校园座谈会上讲话

未来,双方将依托合作平台,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与行业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特色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实现“教学内容对接行业标准、实训场景对接工作现场、人才输出对接市场需求”的合作目标,为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校企合作签约仪式

03. “演员储备库”模式 开启校企人才孵化新链路  

合作启动后,浩德微视导演团队立即走进校园,面向文旅服务系200余名学生开展演员选拔。学院从表演专业学生中优先筛选具备潜力的学员,浩德微视同步提供专业素材支持,包括剧本片段、角色设定等,通过“校内初筛+企业复试”的双轮选拔机制,共同建立专属短剧演员储备库,确保人才选拔的专业性与适配度。

依托此次演员选拔积累的实践经验,双方围绕“如何精准对接短剧行业人才需求”展开深度研讨,最终初步敲定“短剧演员储备库”建设方案。方案聚焦“精准选才、定向培养”核心目标,构建起校企协同的人才孵化体系。同时,企业将建立常态化校园合作机制,定期派遣导演、制片核心团队进校园开展选角活动,且明确优先从储备库中选拔主演、配角,让储备人才获得更多实战机会。针对入选学生,企业还将提供定制化指导,涵盖角色分析、现场走位等专业内容,真正打通“学习-试镜-实践”的成长链路,助力学生快速适应短剧拍摄节奏,实现从校园到行业的无缝衔接。

艺术与设计学院演员面试专场

此次合作以演员选拔为起点,既为学院学生搭建了通往行业实践的桥梁,也为浩德微视储备了优质短剧人才,标志着双方在文旅服务与影视创作融合领域的合作进入新阶段。下一步,学校将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表演艺术人才。

扫描二维码,分享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