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解码:洛科 “大思政课” 用共同体意识破局现代化进程

发布日期:2025-06-27    点击数: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重点”的青海考察讲话精神,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时立荣二级教授应邀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格物楼405报告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为百余名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作为学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学术研讨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助力师生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

讲座伊始,时立荣教授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手,讲述了“五个共同”“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两个结合”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结合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通过信息社会全球化产业链重构等鲜活案例,指出世界百年变局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她从发展社会学的视角,阐释了民族地区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把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的原因。在实践上,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原则;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既要通过基础设施互联、数字经济赋能打破地理隔阂,又需构建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机制,使非遗技艺、生态智慧等地方性知识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讲座引发了在场师生共鸣,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互动环节将讲座推向高潮。2024级学生代表张明就“台湾青年中华文化认同培育”提问,时立荣教授从闽台宗族纽带、海峡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等角度,阐释文化认同对于促进心灵契合的基础作用,并列举两岸青年共修故宫文物修复技艺、合拍传统文化纪录片等生动例证,强调文化纽带的穿透力。

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虞新学代表学院向时立荣教授赠送“两个精神融入”等学院学术成果,双方合影留念。

持续两个小时的讲座结束后,不少学生仍围在讲台前继续探讨。2024级动漫设计专业的王同学表示:“讲座颠覆了我对现代化的单一认知,偏远民族地区不是现代化‘被遗忘的角落’,而是检验中国道路成色的试金石。”

虞新学院长在总结中强调,学院将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通过专家讲座、田野调研、沉浸式实践等方式,引导青年学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注入青春力量。

此次讲座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形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教育,有效引导师生提升维护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自觉与能力。学院本学期已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讲座3场,累计覆盖师生700余人次,后续将组织师生赴民族地区开展社会实践,推动课堂教育向现实场域延伸。